媽祖網路大學堂每週三晚間20:30YDM同修會公告區學習聖道→媽祖聖道學院 靈籤解說→新.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活動訊息→FaceBook臉書 媽祖的話→YDM智慧禪 微 電 影 →媽祖心文化-揪您拜媽祖 展覽解說→媽祖心文化 YDM 20週年展線上解說 廟宇導覽→北港朝天宮線上行動導覽 影音頻道→YouTube育德媽祖同修會影音頻道 祈安參香→媽祖靈廟報導 志工登記→社會關懷行善服務團 YDM English 同修會公告(3) 交通方式 新朋友導覽
三芝福成宮 靈廟報導-育德媽祖同修會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靈廟報導


廟宇名稱:三芝福成宮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埔頭里中山路一段38號
拜訪日期:107.7.14 (六)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


金面映慈容,史考銘傳功獨顯
玉階欽懿範,年追光緒世無雙


  百年前光緒皇帝敕封的 金面媽祖,走過時代的變化,從隱於官建天后宮中的神秘,轉變成護祐三芝的庄內媽祖,是當地人們心靈的依靠。

  從台北府天后宮到三芝福成宮,由上受官府敬祀,到下澤百姓蒼生,媽祖的慈悲總是無私,沒有分別的護祐著所有子民。

  福成宮位在三芝鬧區中心,廟旁鄰近早市,商家林立、人潮聚集,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逢年過節鄉里居民都會到福成宮參拜祈求。

供奉主神 天上聖母

  正殿供奉的金面二媽,是於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經光緒皇帝敕封,命台灣巡撫劉銘傳,建造台北府天后宮供奉,當時官建的天后宮,每年都要舉行春秋二祭,官府設置官兵保衛管制,只有達官顯貴能入廟參拜,非常尊貴。

正殿二樓供奉 鎮殿媽 註生娘娘 五谷先帝

一樓側殿 城隍 福德正神

二樓側殿 文昌帝君 太歲星君 財神爺

  福成宮太歲殿的香爐爐底除了刻狻猊外,還刻了留鬍子的外國人扛著香爐,是福成宮的特色之一,其典故與「憨番扛廟角」相同。

三芝地名的由來

  清末至日治初期時,設行政區「芝蘭三堡」,轄現今淡水區、三芝區全部,及石門區西部。

  日治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於當地設庄,由「芝蘭三堡」取名為三芝庄,後縣市改制,現為新北市三芝區。

  福成宮亦有「小基隆福成宮」之稱,小基隆之名說法很多,其中一種可信的說法是,更早期在現在福成宮所在地的埔頭里一帶,所居住的平埔族人,其庄名為「小雞籠
庄」。

  原奉於台北城中的金面二媽,為何後來會改祀於三芝地區的說法,在民間有許多傳說,但依照廟方的文案表示:

  於清光緒年間,由巡撫劉銘傳所建,位於台北城中心地帶的台北府天后宮,是現在台北市228和平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所在地,因日治時期的市區改建而被拆除,原供奉於天后宮的金面媽祖神像,被日本人放置於官廳(現今監察院)倉庫中, 後來三芝仕紳黃見龍,到台北參加區長會議時,偶然發現了這尊金面媽祖,於是向上級申請,將 媽祖迎回三芝奉祀。

  申請獲准,經地方人士集資建廟,於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落成,台北府天后宮金面媽祖離開台北城,從此落腳於台灣北海岸的三芝,也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可惜的是由於台北府天后宮被拆除,所以福成宮並沒有保留任何昔日台北府天后宮的文物。然而殿內側牆上的對聯,則透露出了三芝金面媽祖與台北城的歷史淵源。

  三芝福成宮內除了金面媽祖外,因香火鼎盛規模漸大,後來更從湄州媽祖廟,迎回十數尊媽祖。

慶典活動

【繞境巡行】每年農曆五月初七為媽祖繞境之日(迎媽祖),會主動上菜擺桌供出巡信眾飲食,表達對媽祖的敬意。繞境地區為埔頭、埔坪、八賢、茂長、新庄、古庄等六個村;外境錫板、後厝、褔德、橫山、二坪頂、圓山頂、北新莊等地區,則恭迎媽祖至當地鎮座。

【法會】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農曆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初二為禮斗法會。

前步口員光

  在通樑下方的通道處,樑下有如彎弓的半弧造型,稱為員光。

  而在廟前步口通樑下的員光,一來是開門迎客處,二來是高度最低、最親民的地方,因此在此地的員光會有大面積的雕花,常常是匠師們用心展現自己雕刻功夫的地方。

  龜理司在大木結構的建築下,運用巧思與技法,將忠孝節義精神,以木雕方式透過文學及戲曲故事題材來表現,彰顯中國人蘊藏智慧,又不失風雅的含蓄特質。

  雕刻人物呈45度角排列呈現,所以能在最小的空間展現出更多的人物花草,是其特色。

斗抱

  是樑枋上穩定斗的構件,多雕有花草紋、獅、象等圖案,故也有斗座、獅座、象座…等稱。

  此象座由大象與蓮花構成,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象徵堅忍不拔、任重道遠的推動佛法意理,蓮花則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其作品特色以精細聞名:在福成宮正殿一樓的龍柱上,以一體成型的鏤空石雕,展現武將手持的旗竿,其直徑比筷子還細約0.5公分不到,是技藝的極緻展現。

步通

  步通是「初步通樑」「步口通樑」的簡稱,位於屋簷下走廊上方的橫樑,架在屋簷與柱子間,承受上方「外寮」的重量。步通之下,常置「員光」。

  圖中有老鷹、雄獅、錦雞搭配茶花,象徵老鷹與雄獅要搶奪錦雞,有「英雄奪錦」,爭鋒相對,一較高下之意。

托木

  又稱「插角」或「雀替」,安置在樑與柱交點的角落,成三角形,具有穩定和裝飾的功能。

  匠師為了讓它看起來更美觀,會在上面雕刻龍、鳳、花、鳥與歷史典故。

極緻技藝

  台灣廟宇常見,出自於福建惠安縣石匠師張木成的作品,其技藝對日後台灣打石業影響深遠。

觀音山石

  福成宮石雕作品採用觀音山石而非三芝當地的石材,觀音山石也是清末至民國,台灣廟宇改築常用的石材,因為觀音山石的開採體積大,切割運用的範圍廣,可以呈現作品一致的顏色,而且觀音山石也較具有彈性,較好調整雕飾線條的角度,但結晶粒子較粗,外表看起來會比較粗糙。

白玉媽祖

  民國92年農曆十月初二恭迎湄洲祖廟贈送白玉媽祖鎮座。

媽祖與龍山寺

  根據地方耆老的記憶口述,安奉於福成宮二樓的媽祖與香花女,和艋舺龍山寺有相當的淵源,福成宮於日治時期落成後,經常有許多遠道由艋舺來參拜的香客,當時要由艋舺到三芝參拜,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得先搭火車到淡水,再搭一天只有二班的車來到三芝,來回往返得耗費七~八個小時,隨著時間漸久,這些由艋舺來的香客慢慢的變少,漸漸變的沒有,雖然沒有留下任何的文史可以說明,為何這些香客不辭勞苦的來參拜媽祖,但據此可知此尊媽祖與艋舺地區的媽祖信徒們有相當淵源。

參訪實施活動記錄

護持聖道
祈福祈願
虔禱
精進學習
發善願
揚善德

文案記錄:彭育心  攝影:梁宥崧  編修:李鼎賜
2018.07.14 (六)













since 1999,Copyright (C) 2022 (AG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刊載所有資料、圖文、影音…等內容,均受著作權保護,
為利各界廣為利用於宣揚媽祖聖恩,無償提供以非營利方式使用,
唯使用時應尊重智慧財產權標記註明出處。




育德媽祖同修會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268號16樓之1 (02)2251-3513
育德媽祖同修會
-- 回到頁首 go top --